NEWS新闻中心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图书馆里,费若秋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这位曾经在法国剑坛叱咤风云的击剑运动员,如今是一名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的普通学生,从巴黎的剑道到纽约的课堂,他的转型之路令人好奇,为何在运动生涯巅峰期选择急流勇退?哥大的求学经历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本期独家专访,带您走近这位不寻常的"旅法剑客"。
辉煌岁月:法国击剑场的东方剑客
费若秋与击剑的缘分始于童年,出生于体育世家的他,6岁开始接触击剑,16岁入选国家青年队,2015年,21岁的他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前往法国接受专业训练。"当时国内击剑运动正处于发展期,而法国有着世界上最完善的击剑训练体系。"费若秋回忆道。
在法国的七年时间里,他先后效力于巴黎竞技俱乐部和法兰西岛大区队,主攻花剑项目,2018年,他在法国全国锦标赛中获得铜牌,成为该项赛事历史上首位获得奖牌的亚洲选手,2019年,他帮助俱乐部夺得欧洲俱乐部杯亚军。
"在法国的那些年,我不仅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费若秋说,"法国击剑强调战术意识和临场应变,这让我认识到运动员不仅是身体的竞技,更是智慧的较量。"
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28岁的费若秋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惊讶的决定:退役并申请赴美留学。"很多人认为我还能再战一个奥运周期,但我清楚地感觉到自己需要改变,击剑给了我很多,但我还想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转型之路:从运动员到学生的挑战
2022年秋天,费若秋踏入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尽管有着世界级运动员的光环,但学习生活对他而言并不轻松。
"最初几个月非常艰难,"费若秋坦言,"我已经近十年没有系统性地学习文化课程了,特别是英语学术写作,对我来说是个巨大挑战。"
他选择了国际关系专业,这与他在欧洲的经历密切相关。"在法国期间,我接触过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教练,深切感受到体育与国际关系的密切联系,我想从更理论化的角度理解这个领域。"
哥大教授安德森·米勒评价道:"费若秋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学习能力,他虽然起步比同龄人晚,但进步神速,他的运动员背景使他具备极强的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这些在学术研究中同样重要。"
平衡学习与社交生活也是一大挑战,除了正常课程外,费若秋还加入了校击剑队担任助理教练,每周抽出10小时指导年轻运动员。"这是一种回馈的方式,同时也让我保持与击剑的联系。"
文化桥梁:融汇东西的独特视角
拥有在中国成长、法国训练、美国求学的多元背景,费若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
"每个国家的体育文化都有其特色,"费若秋分析道,"中国运动员纪律性强,训练刻苦;法国注重战术创新和个人风格;美国则强调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每种模式都有其优势。"
这种跨文化体验也影响了他的学术研究方向,费若秋最近正在撰写一篇关于"体育外交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的论文。"体育是一种超越语言的文化符号,我有亲身体会,当年在法国,即使我的法语不流利,也能通过击剑与当地运动员建立深厚的友谊。"
哥大国际关系系主任玛丽莎·温斯顿教授认为:"费若秋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他能够从实践者而非仅仅是观察者的角度分析体育与国际关系的问题,这种第一手经验是无价的。"
未来规划:连接体育与教育的梦想
谈及未来,费若秋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他计划在毕业后继续深造,攻读体育管理或国际教育相关的博士学位。
"我希望能够搭建连接中国与世界体育教育的桥梁,"费若秋说,"特别是帮助年轻运动员在体育生涯之外做好职业规划,运动员的职业寿命相对短暂,需要为之后的人生做好准备。"
他正在筹划一个非营利项目,旨在为中美年轻运动员提供交流机会。"设想是让中国青少年运动员有机会体验美国大学体育环境,同时让美国运动员了解中国的体育体系,这种交流能够培养更加全面的体育人才。"
哥大击剑队主教练詹姆斯·威尔逊对此非常支持:"费若秋的理念很有价值,体育不仅是竞争,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项目能够帮助年轻人发展跨文化沟通能力,这在全球化时代至关重要。"
反思与成长:击剑哲学与人生智慧
击剑运动对费若秋的影响远超出体育范畴。"击剑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课是:进攻前要先学会防守,生活中也是如此,有时候暂时的退守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他这样解释自己退役留学的决定:"就像击剑比赛中,有时候需要后退一步重新评估形势,我的退役不是放弃击剑,而是为了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我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在哥大的学习经历也改变了他对成功的定义。"过去我认为成功就是赢得比赛,获得奖牌,现在我认为成功是不断超越自我,是在多个领域找到平衡和满足感。"
费若秋的室友、政治学专业学生马克·罗森塔尔说:"费若秋最令人钦佩的是他的适应能力和开放心态,他从世界级运动员转变为普通学生,没有一丝傲慢,而是以初学者的心态拥抱新挑战,这种品质很难得。"
平衡之道:体育与学术的相互促进
尽管已经退役,费若秋仍然保持严格的训练习惯,每天清晨6点,当大多数学生还在睡梦中,他已经在体育馆完成了一小时的身体训练。
"体育训练培养的纪律性直接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费若秋说,"撰写论文就像准备一场重要比赛,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专注,不可能一蹴而就。"
学术研究也丰富了他对体育的理解。"学习国际关系理论后,我更能从宏观角度理解体育赛事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比如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事,也是国际政治的重要舞台。"
这种独特的跨界视角使费若秋在校园中显得与众不同,他既能与运动员讨论技术战术,也能与学者深入分析体育产业的政治经济背景。
致年轻运动员:多元发展的建议
基于自身经历,费若秋对年轻运动员有许多建议。"不要将自我价值完全绑定在体育成绩上,体育应该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他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现代运动员需要全面发展,教育不仅提供职业生涯的备选方案,也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体育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价值。"
对于考虑出国训练或学习的年轻运动员,费若秋建议保持开放心态:"文化冲击是难免的,但这也是成长的机会,学会欣赏不同文化的优点,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视角。"
费若秋的故事超越了体育本身,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转型和跨界融合的现代寓言,从剑道到课堂,从运动员到学者,他的经历证明了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和价值。
在哥大图书馆的灯光下,费若秋合上书本,准备前往击剑馆指导年轻队员,他的旅程证明了人生没有单一轨道,成功可以有多种定义,正如他所说:"击剑教会我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进攻,而是如何平衡——在进退之间找到最佳时机,生活也是如此。"